北极航道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位于北冰洋的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是联系亚、欧、北美三大洲的潜在最短航线,在航程等方面与其他航线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北极航道概述

目前北极航道主要由“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构成。

所谓西北航道是指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短的航道。西北航道在北极圈以北800公里,距北极不到1930公里,是世界上最为险峻的航线之一,一旦能够进行商业通航,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另一条东北航道,是沿欧亚大陆北岸、主要为俄罗斯西伯利亚岸外的一条海上航道。西起西欧和北欧港口,穿过西伯利亚与北冰洋毗邻海域和白令海峡,到达日本、韩国等国港口。东北航道早在1878年就已经由瑞典探险家诺登舍尔德进行了首次航行,2009年7月,两艘德国货船首次以商业通航为目的完成了在东北航道的航行,经由此路线从日本横滨前往鹿特丹,比通过传统的苏伊士运河缩短了7149公里。

北极航道对世界政经形势的影响

从16世纪起,欧洲国家就一直梦想打通经北冰洋到达东方的便捷通道,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北极航线的探险虽兴盛一时,终因不具备商业价值而沉寂。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贸易中心经历了从地中海到大西洋再到太平洋的转移,随之形成了西欧、北美和东亚三大贸易中心。与此同时,国际航运中心的布局也经历了伦敦、纽约、东京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贸易中心向太平洋地区进一步转移,在环太平洋一带崛起了多个世界经贸城市,如洛杉矶、香港、新加坡、神户、大阪、高雄、釜山等,这些城市成为了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当今世界贸易活跃地区的典型代表是远东、西欧和北美,它们之间的贸易往来情况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国际航运的主要航线也是为了满足这3个区域的贸易需要。这些贸易活跃区域集中在北半球高纬度带状区域,连接它们的航线也基本呈东西走向。而目前的航运地理格局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因为无论是远东的香港、西欧的汉堡还是北美的纽约,都由于大陆阻隔而存在运输迂回、绕航严重的现象,导致运输成本过高,贸易周期变长。与通过巴拿马运河或苏伊士运河甚至绕道非洲好望角来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航线相比,北极航线将大大缩短航程,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如今北极航线之所以重要,源于其潜在的地缘战略优势。北冰洋是欧、亚、北美三大洲的顶点,是联系三大洲的捷径,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特殊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的海冰加速融化,北极航线全面贯通以后,三大洲之间的航线距离将大大缩短,原有的航运地理格局将会被打破。另外,北冰洋区域蕴藏的丰富资源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商业利益,也吸引着整个世界。专家预计,北极航线一旦贯通,必将成为沟通亚洲、欧洲、北美洲的一条新的“海上交通大动脉”。

北极航线途径的北极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质、气候、生态环境、尤其是其拥有的宝贵资源蕴藏,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黄金、铜、锰等金属资源和其他资源等,无疑是未来资源的战略宝库。北极航道的商业价值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和经济也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欧洲各国而言,尤其是法国、德国等大陆国家来说,一旦北极航线开通,欧洲与亚洲的航线距离至少缩短四分之一,如果穿过北极,距离会节省40%。欧洲的资本与亚洲的商品将更加方便的结合,产生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物质财富,而成本负担则大大下降。这无疑是欧洲大陆经济复兴的美好前景所在。

对俄罗斯来说,北极航线的开辟对俄罗斯的国土开发和经济复兴是一针强心剂,从此出口通道顺畅的俄罗斯资源就能以更低的价格占领国际市场,进而夺得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控制权。俄罗斯还希望融化的冰川及捷径路线带来的经济效益,让这条北极航线在夏季时成为苏伊士运河的竞争对手。

对北美的加拿大来说,北极航线的开辟将促进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国土开发,其能源和资源的优势进一步显现,这使得加拿大国民经济更有“硬度”,抗风险能力大大提高,综合国力有根本性的增强,这样一方面可以逐渐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实现更大的经济自主和对外政策独立;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自身优势进一步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提升国际政治经济地位,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

北极航道的开通,负面影响最大的当属东南亚地区,特别是马六甲海峡。新航线一旦开通,将分散一部分原有航道的贸易物资。马六甲海峡在全球航线中的分量和地位将有所下降,地球中路的战略地位也将有所下降,这包括了东南亚、南亚及部分非洲国家。而北极地区战略地位抬升,这种对比变化将导致世界重心向北方偏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格局。

东亚地区,受益最大的是位于东北亚的日本。北极航线的开通将大大提升日本的地缘战略优势,可以使日本部分地掌握“第二条海上生命线”的控制权。

综上所述,由于距离大大缩短的新航路带来的经济利益显而易见,贸易各方将直接受惠于北极航道这一气候变暖导致的副产品,世界上会有更多的国家或实体加入到这个利益体系中。一旦新航路发育成熟并确立其在世界海运体系中的地位,包括国家、政治实体、经济体在内的诸多国际行为体对它的依赖随即产生。例如日本国土交通省的专家组去年已汇总了有关新《海洋基本计划》内容的报告,其中建议利用全球变暖影响下海冰正在不断减少的北极海域,开拓日本与欧洲之间的新商业航线。报告指出,经由北极海的欧洲航线与经由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南环航线”相比,可缩短约4成距离。并表示,有必要对北极航线的安全性、环境影响以及航运成本等进行调查,探讨利用该航线的可行性。又比如去年首次试运行北极航道的韩国物流企业——现代格罗唯视(Glovis)在经过35天的航海后成功归来,此次试运行是韩国首次通过北极航线在欧亚地区进行商业运输,在开发新的北极商务模式方面意义重大。目前北极海域的通航时间与吞吐量正在增加,各国正全面推进开发北极资源,今后其将有望发展成为巨大的货物运输市场,因此韩国计划加强与俄罗斯等沿岸国家的合作,积极支持韩籍海运公司进军北极航线。不过就目前情况看,虽然北极航线已逐渐打通,但短期内还难以投入商业运营。这需要相关国际海事组织和当局机构、各国家和地区间展开多边合作和协商,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消除地方法规和国际公约间的冲突和不一致;明确船舶强度和设计的标准和规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航行安全提供可靠、有效的保障;建立完善的船员认证和培训体系,提高船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冰区操纵技能;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应急措施,保护北冰洋脆弱敏感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

北极航道对中国的影响

北极航道的开通将为中国开辟一条新的远洋航运通路,拉近中国与北美、欧洲之间的距离。目前中国到达美洲和欧洲的东西两条主干航线,分别经过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通行船只的吨位受到限制,大型货船需要绕道更远的航路。而北极航道一旦开通,中国将增加两条更为便捷的到达欧洲和北美洲的航线,从而把中国这个生产大国和西方消费市场更好的联系起来。近年来,海运承担了中国90%以上的国际贸易运输,而航程是海运成本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北极航道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总体而言,北极航道对中国的意义有以下五个方面:

1.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我国现在依赖的国际战略通道以海上战略通道为主,包括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巴拿马运河等,而这些通道或是由于拥堵导致通行不畅,或是由于自然条件限制致使大型船舶无法通过,或是由于海盗和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导致航行安全受到威胁,并且都受到他国控制,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极为不利。北极航线形成的国际战略要道,没有上述不利条件,是我国获得国际战略通道优先地位的绝佳机会。这就需要我国加强北极航线问题的国际协调机制研究,以期在北极航线航权和海权划分中占得先机。

2.促进资源开发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第二个中东”。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完成的最新估计,北极地区未探明的石油储量达到900亿桶,天然气47万亿立方米,可燃冰440亿桶,是地球上可与中东媲美的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仓库。北极航道的开通将便于中国获得北极地区的能源和资源,缓解中国能源资源的紧张形势。此外,中国的经济战略布局也将因该航道的开通而受益,譬如上海和天津建设航运中心的计划将得到极大促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正在探索以租用朝鲜罗先港等多种方式获得图们江口附近的出海口,一旦北极航道开通,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3.降低物流成本

我国的航运相关企业应该在国家战略框架下,实施企业战略,开拓北极航运市场。我国相对于欧美,在加工制造业领域拥有较强的优势,这是欧美国家不可比拟的;另一方面,我国有些领域还需进口欧美国家的技术产品。随着我国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欧美高科技产品的配件生产任务逐渐转向中国,这都有赖于完善的物流体系进行支撑。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全球范围内的供给分拨路线过长的问题仍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从而使企业的物流成本无法真正得到有效控制。设想未来在北冰洋海冰融化后,可在北极点附近建立一集海空运和中转、仓储、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大平台,附近的岛屿可提供仓储、补给、分流的功能。建立这一平台将使得中国企业的供给分拨路线大大缩短,并可实现规模经济。

4.带来旅游价值

爱斯基摩人、阿拉斯加的土著居民都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文化,他们的渔猎生活以及娱乐方式都会让游客们好奇。对于全球旅游市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会成为重要的竞争领域。北极航线的开发将会使这一旅游项目的兴旺成为可能。所以,不仅是航运企业,其他从事旅游观光的船运企业也会在北极航线中获得机会。

5.建立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从目前国际贸易的现状可以看出,贸易活跃的区域基本集中在北半球中高纬度的一个带状区域。连接亚洲、欧洲和美洲贸易区的航线也基本呈东西走向。现在的国际航运中心其实没有有效的连接三大贸易区,特别是没有更多地实现亚洲的中心地位。中国是一个正处在上升期的国家,世界工厂的地位要求中国运出大量商品,运进大量资源。亚洲其他国家的发展也在寻求航运业的支撑。所有这些说明,亚洲(特别是高纬度地区)的国际航运地位已经具备了腹地条件,只是因为国际航运地理格局的影响,使得亚洲(特别是中国北方)没有形成真正的国际航运中心,而北极航线的开辟使这一可能性变为现实。北极航线开辟后,中国的北方港口就具备了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强大优势。

北极航道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

北极航道对中国海运贸易意义重大。其一,中欧与中美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量的比重较大。根据2013年的数据,中国与欧盟的进出口总额为1879.96亿美元,与美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680.44亿美元,中国与美欧的贸易总额占据当年中国外贸总额的26.9%。即便扣除一部分如南欧、地中海及墨西哥湾以南等北极航道缺乏优势的地区的货量,中国对欧和对美贸易的重要性依然不言而喻。其二,中国所需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13年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已达到58.1%和31.6%。而进口石油中的绝大部分都要依靠油轮运输。而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储量丰富,据美国官方估计,世界上尚未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中的1/4都在北极地区,一旦北极冰川融化,该地区丰富的油气和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即成为可能。而北极航道也有助于我国绕开海盗猖獗的印度洋地区以及政局不稳的波斯湾地区,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油气来源地。其三,船舶航行成本因素。如果北极航线完全开通,在考虑船舶折旧、保险费和港口使用费大致相当的前提下,则经由北极航线比传统的远洋航线成本将降低11.6%~27.7%,主要是由于航程缩短所节约的燃油费用,此外还能节约通过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相关费用。如果油价持续保持高位,则经由北极航线的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

目前我国与欧洲的主要海运航线有2条,分别是经苏伊士运河及直布罗陀海峡航线、经好望角航线,其中较常用的是苏伊士航线。就北极航道而言,中国到欧洲部分选用东北航道较为便捷,而到北美洲部分地区选用西北航道较为便捷。以中国海岸线中部的上海港为例,中欧海运中上海港经东北航道,比经最为常用的苏伊士运河航线,到俄罗斯欧洲部分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缩短约6000海里,到冰岛雷克雅未克缩短约3500海里,到德国汉堡缩短约3000海里,到南欧葡萄牙的里斯本缩短约400海里。同样的中北美海运中,上海港经西北航道,比经最为常用的巴拿马运河航线,到加拿大圣约翰斯缩短约3500海里,到美国波士顿、纽约及休斯顿分别缩短约2500~300海里。总体而言,上海港到北欧、东欧及西欧港口走东北航道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较为节省里程,而到南欧和地中海港口则缺少相对优势;上海港到墨西哥湾以北的美国、加拿大港口走西北航道比传统的巴拿马运河航线更有优势,而到墨西哥以南港口则不如传统航线。

航程的缩短、挂靠港的减少,使得经由北极航道的航次成本降低,同时每年可完成的航次也可以增加,这为航运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综上所述,北极的自然变化过程必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海上运输与贸易,尤其是对我国与欧洲国家的海上运输贸易影响巨大。一方面,北极航道通行不受海盗滋扰,海运安全有保障;另一方面,北极航道船舶航行不受吨位限制,航线里程短,节约运营成本,将可刺激中欧贸易发展,或为我国带来新的石油运输线路。就我国而言,由于地理区位的作用,北极航道的开拓将能够直接刺激我国北方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降低外贸运输尤其是中欧间运输成本,对于我国北方的大连、天津等偏北港口的发展都将会产生重要作用。鉴于北极航道全面开通的可能性日增,作为邻近北极的国家,我国应动态跟踪北极航道变化情况,尽早制定相应的措施,积极地参与北极航道开发的研究,与环北极国家及相关欧洲国家形成良好的联络沟通平台,互利互惠,进而为我国的经贸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